7月24日,广州市白云区举行国家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“运动干预模式与肥胖防控的临床研究”白云区分中心启动会。该项目将通过“科学运动+智能管理”的创新模式东方财通,为300名白云区肥胖居民提供个性化干预服务,构建可复制的社区肥胖防控体系,助力健康中国战略在基层落地。
数据显示,我国超半数成年人存在超重或肥胖问题,由此引发的高血压、糖尿病等慢性病已成为公共卫生领域的重大挑战。此次落地的国家重大项目,正是白云区响应《“健康中国2030”规划纲要》“体医融合”战略,落实国家16部门“体重管理年”部署的关键举措。
启动会上,项目全国总负责人、北京大学博士后崔明宇授予嘉禾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、钟落潭镇卫生院“国家科技创新2030-四大慢病重大项目《运动干预模式与肥胖防控的临床研究》示范基地”牌匾,并开展项目基线调查等相关培训,确保项目顺利开展,更好地达到防控效果。
据介绍,该项目由北京大学牵头,广州市白云区卫生健康局统筹,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、白云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协调,嘉禾街公共卫生委员会、钟落潭镇公共卫生委员会支持,嘉禾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、钟落潭镇卫生院具体实施。通过引入AI个性化运动处方、智能手环监测、线上线下健康宣教等技术手段东方财通,探索适合基层的肥胖防控路径,预计实现“60%参与者体重下降10%、80%参与者体重下降5%”的核心目标。
项目创新性地将12个月干预周期划分为“运动适应—强度提升—成果巩固”三个阶段,适配不同人群的运动能力。运动适应期(1—2周)以50%—60%最大心率的低强度活动建立习惯;强度提升期(3周—6月)增至70—80%最大心率,加入爆发力或稳定性训练;成果巩固期(7—12月)则通过线上课程引导自主锻炼,每周仅需1次线下集体运动。
为提升依从性,项目设计“小组互助+积分奖励+竞赛激励”机制:组建18—20人互助小组,每日打卡提醒、每周经验分享;参与者可通过上传体重变化、运动打卡积累积分,兑换运动毛巾、智能跳绳等礼品;每月评选“运动模范小组”“减重模范小组”,激发团队动力。同时,专业运动指导师将结合智能手环数据,动态调整运动处方,确保安全有效。
作为项目实施的“最后一公里”,白云区将依托现有“15分钟健康圈”,把干预服务与家庭医生签约、健康细胞创建等工作深度融合。嘉禾街、钟落潭镇两个实施单位将每周组织至少3次线下集中运动,利用社区广场、卫生院活动室等场地,开展工间操、餐后徒步等群众易接受的活动形式。
白云区疾控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,国家科技创新2030-四大慢病重大项目“运动干预模式与肥胖防控的临床研究”落地白云区意义深远。期待以北京大学的前沿科研为引擎,培育可复制推广的体重管理“白云经验”,构建“技术+社交+医疗”三位一体的长效干预机制,助力基层服务提质增效。
白云区将以此为契机,打造体医融合的“区域健康样板”,为辖区居民提供信息化工具与科学运动相结合的新型肥胖防控模式,让科学运动成为群众主动健康管理的日常选择,真正响应国家卫健委“体重管理年”的全民行动号召。
南方+记者 谭超
通讯员 陈艳芳 张杏花东方财通
富才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